天乐斋随笔之八十八
录入时间:2025/6/9 12:05:25
王昶及其《金石萃编》的历史贡献和当代意义
循之

王昶于嘉庆十年 ( 1805 年 ) 编成堪称清代金石学集大成的著作 《金石萃编》160卷,其中包括周夏殷秦4卷,汉代18卷,魏晋南北朝15卷,隋3卷,唐五代82卷,宋代30卷,辽金8卷。另外还有《金石萃编未刻稿》3 卷,《金石萃编补正》4卷,《金石萃编补略》2卷,《金石萃编补目》3 卷。
《金石萃编》收罗广博,录文忠实,代表了清乾嘉时期石刻研究的最高水平。尽管如此,王昶以一己之力尽其所藏,也难免有所遗漏。 所以在《金石萃编》刊布后,在大受学界欢迎的同时,为其续补订正之著也陆续行世。较为重要的有陆跃遹的《金石续编》二十一卷、王言的《金石萃编補遗》二卷等。此后,清代学者收藏出土石刻,并加以研究,著书编目蔚然成风,为中国近现代文史研究、中国书法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王昶的《金石萃编》作为清代金石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当代具有重要的学术、文化和历史意义。

《金石萃编》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性文献
被文化界称之为“金石学的集大成”的《金石萃编》,收录了自周代至辽金时期的金石拓本一千五百余种,涵盖了碑刻、铜器铭文等多种类型,并附有详细的考释和按语。这种系统性的整理为后世的金石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和参考框架。
《金石萃编》是跨学科研究的桥梁
金石学涉及历史、考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多个领域。《金石萃编》的文献资料为当代学者研究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和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历史考证重在依据,王昶“以金石证史”,《金石萃编》 通过金石文字考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和地理信息,这种方法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无以数记的详细记录和考释,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金石萃编》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典籍
在长达160卷约350万字的巨著中,收录的中国古代堪称海量的金石文字,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与实物拓片的对照研究,可以弥补历代文史资料之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传播的进程、AR 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可以唤醒在《金石萃编》 中沉睡千年的史料,通过数字化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起来,呈现给读者,将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承起到不可估量的贡献。
《金石萃编》是书法艺术欣赏与研究的珍贵资料
《金石萃编》收录了大量古代碑刻和铜器铭文,这些文字不仅是历史研究的资料,也是书法艺术研究的重要对象。更为当代书法家临摹和研究古代范本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鲁迅先生曾提到汉代石刻画像的艺术价值,认为其“气魄深沉雄大”,可以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灵感。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金石萃编》,其丰富且具有宝藏式的萃集, 为当代艺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借鉴空间。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金石萃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研究和传播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总而言之,王昶的《金石萃编》不仅是清代金石学的巅峰之作,更是当代学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考证和艺术创新的重要资源。 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学术价值,为当代学者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与文化的宝贵工具,我们期待通过纪念王昶的活动和对《金石萃编》的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注入新的活力。

(配图:王昶撰《金石萃编》/循之)